“那些日子的疲惫仿佛还在指尖,双手不自觉就摆出抬管的姿势。短短6天,1200米的井下管路铺设完成,太不容易了!这是1551党支部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精神的最好见证!” 谈及回风井排水管路攻坚项目,莱州汇金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全总监、1551党支部书记王静波的话语中,满是感慨与自豪。就在蛇年春节,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在纱岭金矿的深处悄然打响。
春节集结!紧急打响排水攻坚战。1月30日,大年初二。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春节阖家团圆的喜庆气氛中时,莱州汇金公司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一场关乎井下安全与工程进度的回风井-1380接管路工作视频会紧急召开。根据公司的整体部署,近期开启管路连接工作,由王静波负责全面调度,设备管理部经理助理李忠伟负责管路连接及技术指导,纱岭金矿副矿长孙永玉则扛起材料供应与管路下放、管路连接的重任。
任务紧迫。次日清晨6点,天色未明,王静波便驾车从河北唐山老家,一路疾驰直奔项目部。他心里清楚,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正等待着他。
抵达项目部后,王静波顾不上一路奔波的疲惫,立刻投身紧张的工作中。彼时,回风井-1380的涌水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每小时高达200立方米的涌水量,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刃,严重阻碍了南北贯通的进程,也给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全员上阵!37人铸就井下先锋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和恶劣的施工环境,加之当时施工单位人员未能全部返岗,莱州汇金公司领导果断决策,由自己的员工挑起这副重担。公司董事长袁永忠上阵部署,一场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的行动迅速展开,一支攻坚队伍开始组建。
2月4日,正月初七。返岗人员接受复工复产第一课安全教育培训后,各部门抽调的人员迅速集结到位,一支37人的攻坚队伍组建完成。2月5日,经现场安全确认后,攻坚队伍义无反顾地投身井下会战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此刻,他们都怀着同一个目标 —— 尽快完成回风井排水管路的铺设。
为了尽快排除积水,必须争分夺秒连接两条DN219的管路,将-1380水平的积水引入-1320水仓。看似简单的任务,实际却困难重重。这条斜坡道贯通巷长度约595米,需要架设的两条管路总长1200米。长距离的管路铺设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尽管年前就已对管路铺设工作作出安排,但由于种种因素,进展极为缓慢,仅仅完成了几十米。如今,回风井的治水工作迫在眉睫,快速构建排水管路系统刻不容缓。
施工现场环境十分恶劣。井下水温高达40多摄氏度,通风条件有限,闷热潮湿的空气让人仿佛置身蒸笼,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艰难,这无疑给本就艰巨的施工任务增添了更多的阻碍。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攻坚团队实行三班轮流作业,王静波、李忠伟、孙永玉分别带领一个班次,每班确保8人以上参与施工。各部门全力配合,人员随时听从调配。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出了强大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高度的凝聚力。
高温坚守!无畏勇士先行扫清障碍。工人们一踏入井下,就被高温和潮湿的空气紧紧包裹,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枷锁束缚。汗水不受控制地从额头、脸颊、脊背不断流淌,工作服瞬间湿透,紧紧贴在皮肤上,那种难受的感觉让人几近窒息。在如此恶劣的井下环境中,每一项工作都变得异常艰难。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毅然决然地投入紧张的作业中。
修复风筒成为首要任务。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一些风筒出现了破损,这不仅影响了通风效果,还可能导致有害气体积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新入职的李宝金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他手持铁丝,如同一位细心的裁缝,仔细检查每一处破损,一针一线地认真缝合。每一次穿针引线,都倾注了他全部的专注和耐心。在他的努力下,破损的风筒逐渐被修复完好,通风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完善通讯系统的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通讯系统是井下作业的重要生命线,它能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协调各小组之间的行动。在有限的风流和高温环境下,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对通讯线路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修。他们穿梭在狭窄昏暗的巷道中,仔细排查每一个接头、每一段线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经过连续奋战,通讯系统终于恢复畅通,为井下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领导督战!科学调度掀起效率狂飙。尽管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但在项目初期,施工进展却不尽如人意。前期三个班组每天仅能连接6节至8节管路,推进速度缓慢,远远无法满足治水工作的紧迫需求。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袁永忠、总经理蔡兴健、副总经理段新峰三人果断决定,各自带领一个班次,深入一线分头督战。2月6日,农历初九,袁永忠下井“接管”了施工一线。
在井下,他仔细分析施工进度缓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施工组织进行了优化。他安排人员安装探照灯,瞬间让昏暗的斜坡道亮如白昼,为施工提供了充足的照明;组织人员修补风筒,保障了施工现场的通风条件;将每班人员分成3个小组,其中一个组专门负责管路下放、挪水泵、接水泵等工作,另外两个组则同时进行两条管路的施工,对于过拱管路更是采用两端同时施工的方式。通过这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管路连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咱们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抢险战,绝不能拖成持久战,弟兄们再加把劲,给后面的班次打个样!”2月6日,袁永忠在井下坚守了近9个小时。在他的带领下,白班一举创下了单班连接14根管的新纪录。
王静波在当日工作日志中这样记录道:“董事长、蔡总亲自深入回风井-1380 井下,8小时带班抢接两路DN225排水管路。斜坡道内近40摄氏度的高温炙烤着他们,汗水和巷道淋水交织在一起,早已分不清彼此。在有限的风流中,他们带领着由采掘车间、安全生产部、工程管理部、设备能源部、中巷项目部、防治水部、党群部、综合办公室(后勤保障)等部门和施工单位组成的30余人,24小时不间断地奋战在各个工位上。他们上下一心,在井下一线进行班与班的交接,手把手地抢接管路。今天上午,更是创下了单班单组接管路84米(14 根)的最好成绩,为剩余近400米最难段的斜坡道管路连接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参战人员的士气。”
董事长的率先垂范,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斗志。此刻,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尽快完成排水管路铺设,确保-1380注浆治水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随着大家配合的日益熟练,施工效率不断攀升,一个又一个纪录被接连打破。2月7日,蔡兴健带领的四点班更是创下了单班连接17根管的最高纪录。
暖心瞬间!点滴温情汇聚攻坚力量。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攻坚战中,不仅有拼搏与汗水,更有许多温暖人心的感人瞬间。2月6日白班,中午时分,袁永忠与大家一同在井下吃盒饭。就在他刚端起饭盒时,不慎一个倾斜,盒中的菜全部洒落在地。王静波见状,毫不犹豫地将自己饭盒里的菜匀了一半给董事长,两人相视一笑,在谈笑风生间迅速吃完了这顿特殊的午餐。
由于人手紧张,铲运机司机王小勇、李凯常常需要连班作业。在狭窄的井下空间里驾驶着庞大的铲运机,不仅需要高度的专注,更要具备精准的操作技能。尽管工作强度极大,环境也异常恶劣,但他们毫无怨言,往往上一班结束后,仅仅休息两个小时,就又精神抖擞地投入下一班的工作中。
当管路需要通过风室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 需要人工用风镐在坚硬的混凝土墙壁上穿洞。混凝土坚硬无比,有时一镐下去,仅仅只能崩出一个小小的白点。但工人们没有丝毫退缩,“你挺不住,我接着来!” 大家相互鼓励,轮流上阵,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用风镐一点一点地凿开了管路通道。
2月10日,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日夜奋战,原本预计至少需要10天才能完成的回风井排水管路铺设任务,提前顺利完成,排水管路如期正常投入使用。经使用验证,1200余米的管路,200多处连接点,仅有一处出现轻微漏水,如此出色的施工质量令人惊叹不已。
王静波感慨地表示:“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回风井排水注浆和南北贯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莱州汇金纱岭金矿2025‘一四二一’战略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